本文摘要:聚焦安全隐患下的“小包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姜天骄又到了开学季,不少父母选择用电单车接送孩子上下学。
聚焦安全隐患下的“小包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姜天骄又到了开学季,不少父母选择用电单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电单车因其轻便、灵活、快捷的特性,一直是大众短距离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电单车保有量接近3亿辆。
虽然电单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便利,但是,电单车违规上路、超速、超载、违反交规等乱象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电单车电池引发的火灾也相伴而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违规投放“小包车”惹祸频频近日,在海南屯昌县屯城镇,一辆黄色共享电单车因超载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交警介绍,事发时3名未成年人合骑一辆共享电单车,且均未佩戴安全头盔。据了解,发生事故的这款电单车实际规定只能单人骑行,且电单车上注明了“禁止骑车载人”“未满16周岁严禁骑车”等字样。
但是由于部分骑行人法律意识淡薄,加上一些电单车生产企业在设计上钻了新国标的空子,给骑行带人及超载留有余地,因此导致马路悲剧不断发生。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主流电单车有两种样式,一种与普通自行车类似,加装了助力系统,不能载人载货;另一种类似轻便摩托车,前后轮之间有较长的踏板,同时车座也较长,骑行人经常会载人或载货,被业内称为“小包车”。长期从事交通安全研究的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教授柳实的观点,代表了目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普遍看法。
他介绍,“小包车”这种类型的电单车违规载人载货,会加大电单车的承重,改变重心,一旦遇紧急情况,很容易出现刹车失控、车身失去平衡,引发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柳实表示,违规载人载货是电单车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更值得警惕的是,目前共享电单车行业也在引入这样的“小包车”,并将其大规模投放二三线城市运营,这种貌似给骑行人提供方便的车型,无形中助长了骑行人超载的不良习惯,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柳实认为,共享电单车行业具有使用频次高、用户年龄区间大等特点,车型选择上应更注重车辆在不同年龄层用户的使用安全特点,骑行速度和车重量都要低于普通电动摩托车车型。
同时要坚决杜绝骑行载人载货,“从这个角度讲,‘小包车’存在着明显的骑行安全隐患”。共享电单车发展路在何方“小包车”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各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密切关注。
不久前,四川、湖北、辽宁等地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清退共享电单车。从事一线执法工作的交警表示,在交通死亡事故中,占20%到30%的比例都涉及电单车。一方面因为骑行人超速行驶、违规载人载货等不良骑行习惯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于电单车市场混乱,一些无良生产厂家和销售企业置国家各项技术规范于不顾,私自改装车型,浑水摸鱼,给骑行人带来安全隐患。
尽管如此,共享电单车市场仍在“倔强地”发展中。一批批“小包车”成规模地进入沈阳、长沙、呼和浩特、哈尔滨等城市。记者了解到,由于大部分城市都有明确规定,不鼓励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市场的发展空间本已受到严苛政策限制,而大量违规投放的“小包车”进入更是危及到了共享电单车的生存。近日,广东东莞交警对全市未经许可便违规停放的共享电单车进行了一次彻底清理,当天扣押了2817辆共享电单车,并约谈相关企业,勒令其全部收回。
四川成都市城管委联合市交警、市交通等部门联合扣押了某品牌“小包车”1.1万辆,责令其限期整改。此外,辽宁沈阳、广西南宁、云南昆明等多地的城市管理部门也相继发文清退共享电单车生产企业投放的“小包车”。大量“小包车”的违规投放,给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共享电单车市场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今年,多地电单车新规落地实施,要求电单车上路必须上牌,骑行人必须佩戴头盔。这两点共享电单车短时间内都无法彻底解决,消费者也无法放心使用。
共享电单车的使用安全保障是其发展的掣肘,制约了行业大规模发展。在用户体验上,一方面大量涌入的地方小生产企业不具备资质,提供的电单车且不说是否符合新国标,一些产品甚至无法保障消费者安全使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配套头盔,加上骑行人普遍存在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同样没有有效的安全保障。在产品设计方面,电单车也存在很多问题。夏季往往是安全事故高发期,近期电单车电池燃爆事故频发。
8月17日18时许,湖北武汉市洪山区先建村附近一处厂房突然起火,火势迅速蔓延。据知情人介绍,起火地是一家共享电单车充电厂房,铁皮厂房在经历了大火后已经部分垮塌。目前,电单车充电仓库安全管理水平和标准参差不齐,火灾处置和逃生自救能力都是未知,一旦起火,蔓延速度快、财产损失大、社会影响大,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策监管到安全保障的一系列问题,共享电单车大规模发展的愿景只能是空中楼阁。交管部门负责人表示,对于电单车骑行者载人载货进而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的现象要高度重视和治理。
但是目前全国各地的法规要求和处罚标准有所不同,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也存在违规量大、取证难、执法力量有限等问题。在加强管理、严格执法的同时,还需要电单车相关生产企业、平台运行企业和骑行者共同努力。
交通安全专家呼吁,一方面,电单车运营平台企业因其在社会的特殊属性,在车型选择上应严格按照新国标采用车型,尽量不要采用“小包车”车型,此外,通过AI等技术识别违规载人行为,对于违规行为及时预警干预等。譬如,针对电单车超载等现象,研发防载人技术,车辆在开锁后,可依据重心智能识别载乘人数,一旦系统识别超载,车辆将无法启动;另一方面,骑行人也应充分认识载人载货的安全隐患,提高个人安全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安全用车,规范骑行从自身做起。
本文来源:华体会hth体育最新登录-www.48koe.org